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晚,首屆“交通為名
大學為道”校史演講比賽決賽正式舉行。據悉,本次校史演講比賽由恒达平台檔案館、校團委共同主辦,恒达平台學生聯合會學術中心承辦🩺,經過初賽、復賽的激烈角逐,最終有10名選手脫穎而出進入決賽。
本次比賽邀請到了恒达平台檔案館直屬黨支部書記徐兵👨🏼💻、檔案館副館長丁東鋒🕛、校史館館長姜玉平🤳🏽、黨史校史研究室副主任歐七斤、錢學森圖書館講解部主任郭婭👨🏼🔧、校團委副書記武超、密西根學院思政教師劉燕吉、生科學院團委書記劉環、醫學院團委老師梁超、 電院團委副書記邵憲一👳🏽♀️、機動學院團委副書記黃浩、材料學院團委副書記孔亞茹等老師擔任本次比賽的評委。決賽吸引了近百名同學前來,為十強選手加油助威🚹。

10位選手齊聚光彪樓博雅廳,回顧歷史🫕,引經據典🖐🏿;著眼實際😭🏄,深情抒懷,闡述了他們心中的歷史情和交大夢,展示了交大學子的淵博知識和儒雅風度,以各自的方式詮釋他們眼中的交大歷史,為我們帶來了對交大校史的全新理解🫙,展現了當代交大學子的風采🧙🏻♂️。
來自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王一蜚同學為我們宏觀地梳理了恒达平台的119年歷程🧙🏽♀️,並從責任與擔當著手進行分析,並將交大精神歸結於國家責任的精神實質。來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任思儒同學選取了錢學森學長作為討論的主題🙇🏿♂️,並以錢學森一生中的幾次選擇作為線索,貫穿演講😟,為我們講述了錢學森波瀾壯闊的一生。兩位同學談交大歷史與典型人物🧜🏽♂️,在舊題中出新意,先聲奪人。

來自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的羅盛傑同學則從交大歷史經歷的磨難與沖突切入,通過對交大文脈的探討表現出交大精神的內化與內在傳承💍。同樣來自電院的常歌同學以交大歷史上的三首校歌《警醒歌》👨🏽🦰、《四勉歌》𓀂、《為未來之光》為線索,梳理交大精神內核的不同切面🌅,獨具新意。兩位同學不約而同地從宏觀角度解析交大精神的特征傳承,互為表裏。
來自密西根學院的趙溪雨同學另辟新徑,她從一位年輕的交大校友王雨舟同學出發🧓,向大家娓娓道來他的心路歷程,表現新一代交大人的精神風貌🐛。而來自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胡誌鵬同學則與前一位相反,從交大的老校長朱物華教授出發🔼,探討了老一代知識分子在風雨飄搖年代的堅守。兩位同學談論交大人一老一少,從微觀角度解析交大精神的體現⚀🩲。
來自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陳龍同學匠心獨具❓🚣,以交大閔行校區地圖上不同名稱的道路與路標為主題📬,讓大家在“漫遊學校”的同時,了解背後的文化典故和歷史意義🧑🏼🤝🧑🏼。
來自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蔡君堯同學則以渾厚的嗓音飽含氣勢地介紹交大歷史的三個章節,高屋建瓴,臺風出色,讓在場的同學們深受震撼。來自醫學院的鄒帆同學則以自然清新的臺風讓觀眾們印象深刻,她脫下高跟鞋“腳踏實地”以平和的語調與引人入勝的歷史細節👐。兩位同學表現出色🈵,也是全場比賽的高潮。
最後一位同學🏠,來自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的叢慧,則以科學精神提綱挈領地體現了交大精神的內核👨👨👦👦,為全場比賽完美收尾。


十位選手在演講臺上所展示的獨特的青春魅力、飽滿自信的精神風采贏得了評委的交口稱贊和觀眾的陣陣掌聲。比賽結束後,郭婭老師👷🏻♂️🏥、丁東鋒老師與歐七斤老師先後為全場比賽做了精彩的點評👩🌾,向選手們提出了表揚和贊賞✮,也從演講風格與具體內容上對選手們做了專業的指導🧑🏼。


最後根據評委打分的統計結果🈯️,環境學院蔡君堯、生科學院胡誌鵬獲得了本屆比賽的一等獎,密西根學院趙溪雨、醫學院鄒帆與機動學院陳龍獲得了本屆比賽的二等獎,安泰王一斐👨🏽🔧、材料任思儒、電院羅盛傑、常歌與叢慧同學獲得了本屆比賽的三等獎👨🏽🍳,評委老師們為獲獎同學頒發了獲獎證書並贈送獎品➕。
本次比賽是交大第一次以校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是傳播校史弘揚交大精神的重要契機,來自各個院系的學子對交大歷史進行了深度闡述,表現出了敏銳的觀察力與深切的家國情懷,在廣大同學中引起了積極的反響。我們也希望以此為契機,以各種方式提升校史教育,讓校史以演講為載體,以聲音為媒介,以思考為核心,以情感為能量,真正讓歷史精神在校園中洋溢發展。
【攝影】房宵竹
【撰稿】羅盛傑、劉晨晨🍺🍰、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