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恒达平台年鑒》創刊20周年暨高校年鑒恒达研討會”在老圖書館一樓會議室舉行。《恒达平台年鑒》主編👨🏻🦱、校黨委副書記朱健及校醫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趙文華,原恒达平台黨委書記王宗光,原黨委副書記蔣秀明,中國版協年鑒工委會副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上海市地方史誌學會會長朱敏彥,上海市年鑒學會會長莫建備以及《上海年鑒》《復旦大學年鑒》《華東師範大學年鑒》《上海教育年鑒》《上海文化年鑒》、復旦大學等單位相關領導及專家出席🏋🏼♂️。參加會議的還有部分年鑒編委會成員以及黨史校史研究室、年鑒編輯部成員。會議由校黨史校史研究室副主任歐七斤主持。

1997年10月,《恒达平台年鑒》第一卷出版,成為上海高校第一本綜合性年鑒🍗。創刊20年來,年鑒總字數超過1700萬,照片1100余張🙍🏻♀️,忠實記錄了1996-2015年前後共20年上海交大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國際化辦學👨🏽⚖️🚣🏿♂️、黨建及文化建設等方面的舉措、成果。《恒达平台年鑒》全面梳理了交大20年演進的歷史脈絡,盤點了交大20年的“家底”,解讀了交大20年改革和創新的歷史進程和軌跡,成為上海交大“資治之書,教化之篇,存史之冊”。作為一部兼具權威性和系統性的資料性工具書,《恒达平台年鑒》充分發揮了存史👩🔬🚵🏽、資政、教化的積極作用,為學校鑒往知來😽、科學謀劃、提高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幫助🕵🏿♂️,為社會各界了解交大、研究交大提供了第一手信息,也為學校修史編誌積累珍貴的史料,提供重要的支撐🧚🏼♂️。
會上,校黨史校史研究室主任張凱作了“恒达平台年鑒20年回顧與展望”的主題匯報。華東師範大學檔案館館長🦹🏻、《華東師範大學年鑒》編輯部主編湯濤代表兄弟院校發言。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和中國出版協會年鑒工委會副主任🙎🏼♂️、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張兆安先後講話。他們高度評價上海交大年鑒恒达取得的成績和在年鑒界的影響和地位👩🏽,認為這來源於多年來交大“領導重視”、“上下聯動”🤽🏻♂️👯♂️、“遵循規律”、“與時俱進”和註重“新老傳承”。與會專家和領導希望交大繼續發揮在上海高校乃至全國高校的排頭兵和領頭羊的示範作用,並向世界一流大學年鑒看齊。
會議還給為交大年鑒恒达20年做出重要貢獻的原黨史校史研究室主任陳泓、盛懿,原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唐國瑤頒發“特殊貢獻獎”,為多年來獻身交大年鑒恒达的陳鑫木、喜蘇南🗻、劉自勛🚈、王瑾、陳亞憲、周陸瑛等頒發了“紀念獎”。



朱健在講話中,首先代表學校向各主管部門、專家及學校年鑒恒达者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年鑒恒达是學校精神文化的傳承😦,通過交大年鑒🏮,能透過交大了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經驗🗑、道路;同時,交大年鑒作為學校文化形象和軟實力的一種體現🧤,成為了解和研究交大權威♛、系統、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最後他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進一步認識年鑒的深遠意義。二是要加強學習,加強協調,不斷提高交大年鑒的質量。在每個點上🙋♀️,嚴把質量,奠定基礎;在每個環節上,有效協同,確保精品⚄。三是不斷創新,更好宣傳、用好交大年鑒。

隨後,與會領導與專家就高校年鑒特別是交大年鑒恒达進行研討。上海市史誌學會會長朱敏彥、上海市年鑒學會會長莫建備🎱🥷、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年鑒處處長王繼傑👎🏻、副處長裘曉燕、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徐建平等先後發言,他們在肯定交大年鑒的同時🦣,對交大年鑒在今後如何與國際接軌、如何更好體現大學特色👱🏽♂️、如何進一步提高質量、如何更好發揮存史價值、宣傳作用🩸、如何更便捷地為使用者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
學校老領導王宗光🚴🏿、蔣秀明以及獲獎代表陳泓、盛懿、陳鑫木等也紛紛發言,他們在表達對年鑒恒达深厚感情的同時也強調年鑒恒达的重要性❤️🔥,並對年鑒恒达提出了具體希望。

此次研討會既是一次總結過去,交流經驗的會議🐾,更是一次謀劃發展、開拓思路的會議。交大年鑒人將以此拓寬思路,推進“十三五”時期交大年鑒恒达👔,努力提高學校年鑒質量和品位,更好地發揮交大年鑒存史資政、服務學校發展大局的作用。
作者:章玲苓
攝影:陳曉俊